国际米兰胜出,拜仁中卫年度笑点来临。
首回合的比赛落幕,孔帕尼却满怀信心。他坚信自己的球队在次回合的客场能够完成逆转,并非空穴来风。拜仁队内球员实力强大,虽然部分位置有伤病困扰,但主力阵容依旧星光熠熠。
反观国际米兰,与拜仁形成了鲜明对比。作为本场比赛的主队,他们不得不依赖老将支撑,而迪马尔科的回归,对他们来说已是难得的喜讯。然而,这支队伍在赛场上的表现却不容小觑。
比赛开始,双方均未做出大的调整,特别是在战术层面。拜仁慕尼黑坚持他们的4231体系,穆勒的加入与凯恩搭档,虽可能带来前场跑动量的下降,但在总比分落后的局势下,他们必须全力以赴。在无球环节,逼抢力度极为凶猛,屡次抢断后即展开就地进攻。
然而,第9分钟时,国际米兰即展现出了他们的反制策略。小图拉姆巧妙地抢下落点,为队伍打出了有效的进攻。他们的传切出球和层层推进,显得简洁而高效。尤其是当劳塔罗-马丁内斯发挥作用时,更是让拜仁感受到了压力。
第15分钟时,劳塔罗的传球联系右翼卫未果,但已经能看出拜仁在防守上的吃力,尤其是对中锋线位置的防守显得捉襟见肘。如果右翼卫换成邓弗里斯这样的强力球员,拜仁的士气可能会受到更大打击。
随着比赛的深入,拜仁的体能与高强度输出开始下滑。而国际米兰开始逐渐掌握局势,虽然球权不在他们手中,但拜仁在进攻端的失误开始增多,使得国际米兰的反击变得更为容易。
上半场末段,拜仁开始强攻,连续的传中制造了一些威胁。但遗憾的是未能进球,这使得国际米兰的形势更为有利。他们只需撑住最后的45分钟,而这一切在劳塔罗和小图拉姆对金玟哉和戴尔的优势面前,似乎并不难实现。
当夏天送走德里赫特后,拜仁的后卫线储备就已显露上限。孔帕尼作为教练,过于看重后卫的传球成功率和跑动能力,而忽视了对抗中的优势、经验和防守技术。金玟哉的表现只是其中的一例。
下半场回来,国际米兰继续在对位上发挥优势。尽管拜仁在第52分钟扳平总比分,但不久后便再次被国际米兰打穿中路。此后,尽管国际米兰在二线防守上暴露出缺陷,但他们通过精准的配合和定位球机会再次扩大领先。
第61分钟起,拜仁后场出现多次失误,国际米兰得到多次远射机会。最终帕瓦尔的第二粒进球让总比分差距扩大到两球。此后无论拜仁如何调整人员、改变战术,孔帕尼都坚持按照他的比赛计划行事。
随着比赛的深入和国际米兰的稳健防守,他们成功晋级到了半决赛。而拜仁慕尼黑只能接受这最终的结果。选择孔帕尼作为主帅时,他们期望的是联赛中的高效战术能在欧冠淘汰赛中同样奏效。但现实是残酷的,当面对高强度的比赛和不容有失的客场时,一切似乎都已注定。
拜仁的中卫线状况、前场的球权分配、凯恩和穆勒的使用等问题都变得不再重要。反观国际米兰的小因扎吉体系则显得更为清晰和高效。劳塔罗-马丁内斯是战术体系中的核心点位,他的身前身后都有队友支持,两侧翼卫也不断插上助攻。
当比赛进行到第80分钟,劳塔罗被换下时,这无疑是对拜仁慕尼黑和孔帕尼的一种羞辱。因为从那一刻开始,人们已经看出拜仁和孔帕尼的不足了。总的来说,这场比赛的结果已经充分展示了国际米兰的实力和战术优势的胜利。